「好」父母---共依附父母的特徵 part 2
吳麗娟
(2)扮演「拯救者」的父母:這類型的父母常是過度保護子女的。他們常掛嘴邊的話是:「我來幫你」「你最好讓我幫你,你不會的」「那不是你的事」「凡事不用你擔心,我來處理即可」「你認為你準備好了嗎?」「在問我之前你最好別動」「我將為你做那件事」「可以請別人幫你做這事」「我怕你會受傷」等。
拯救者型的父母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「不要由你自己來做」「你是不行的,需要他人協助的」「你是脆弱的」。孩子學到的人生信條是「我什麼都不會;我是需要幫忙的;我需要有人讓我依賴倚靠」。
拯救型的父母常要由「被孩子需要」中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或價值,因此呈現出來的是無意識地「鼓勵」孩子依賴他,讓孩子時常回來求助,父母由扮演「拯救者」的角色中找到自己的重要性與自我價值。他們也常有補償性的行為,給予孩子自己年幼時沒得到的東西,以彌補未被滿足的需求;或是阻止孩子做一些昔日他們未被允許做的事;或是因為害怕被拒絕,怕失去小孩的愛,而給予過度的關注;有時也會因為過去被過度保護,覺得自己不行,需要他人協助,而投射此需求於孩子身上,提供孩子自己認為所需要的協助,即使孩子不一定有此需求。因此,此類型的父母常提供「自以為是」的協助給孩子,自己累得要死,而孩子卻不感激。筆者看到這類型的父母與小孩的互動是:父母常捨不得孩子「付代價」,怕孩子受傷,擔心這,擔心那;不准做這,不准做那,孩子像溫室花朵,挫折忍受力低,凡事有人代勞、孩子不會為自己行為負責,缺乏自信心,常覺得自己是需要被協助的,亦視他人的付出為理所當然。
(待續)